阅读历史 |

第七百零六章 即将上映的《乘风》(1 / 2)

加入书签

虽然只是口述,但吴渊嘴里提出的《向往的生活》的节目流程已经很成熟了。

这毕竟是后来国内最优秀同时也是制作季数最多的慢综艺节目。

本来就因为《三时三餐》而研究过慢综艺的李晓萍很容易就能听明白吴渊的想法,然后为他的想法而惊叹。

国内确实需要这么一档综艺节目。

或许放在十年前,这样一档节目会被认为枯燥、无味、没意思,因为那个时候国内的城市现代化水平还不够,除了北上广深等几个大城市外,其他城市并没有太高的生活压力、工作压力。

但现在不一样了,随着华夏国力越来越高,gdp甚至成为了全球第一的国家后,现代社会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,城市现代化让大部分住在城市里的年轻人都不知道“乡村”是何物了。

在这个时候,来一部在乡村体验生活、慢下来的综艺节目,肯定是会有市场的。

“我明白了。”李晓萍将吴渊的陈述牢牢记在了心里,打算一会就吩咐综艺部门,开始筹备这档《向往的生活》,就按照吴渊的想法来。

还有那个彭彭,也必须塞进这个节目里当常驻嘉宾。

嗯,在李晓萍的理解中,吴渊专门把他点出来,就是想要捧他的意思了,李晓萍自然是没意见的。

彭彭作为《头号玩家》的男主角,确实应该获得公司更多的资源扶持了,也理所当然该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的男艺人顶梁柱。

“好,这下应该没其他事情了吧?”吴渊有些无奈的问道,直到李晓萍点点头后,他才第三次站了起来,终于离开了李晓萍的办公室。

一个月后,2015年9月1号。

随着时间来到了暑假,光影时代旗下投资的不少电影都在这个暑期档争相上映了,其中有不少吴渊眼熟的作品,也有不少他不知道,是因为他的出现才产生的电影。

随着吴渊创办了光影时代这家电影公司,并且发展到现在成为华夏影视业龙头后,华夏的电影行业迎来了非常大的改变。

在多了这么一家大型影视公司的情况下,现在的内地电影行业不可能和吴渊梦中一样的。

一些在原本时空或许因为拉不到投资而明珠蒙尘的电影,都因为财大气粗的光影时代出现,而被拍了出来。

这些都是李晓萍和公司投资部主导的项目,吴渊压根就没插手过,虽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些电影会不会取得好成绩。

但一家流动资金几十亿人民币的大型影视公司,不可能全指望他自己一个人提供剧本或者指点投资方向的。

他一个人再利害,一年又能抄几部剧本,指点几部电影?

事实上,现在的光影时代,李晓萍和投资部投资制作的电影才是主流,吴渊亲自安排投资或者拿出剧本来拍摄的电影,一年也就一两部罢了。

实际上,当一家影视公司做到足够大后,只要运营健康,其实有没有先知先觉的那点好处已经不重要了。

就像好来坞六大,他们并没有吴渊的“眼见”,但依旧能够蓬勃发展数十年,吞并大大小小无数其他影视公司,靠的就是好的体制和庞大的资本力量。

现在的光影时代,在吴渊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发展成了一家大型影视公司后,就已经全面向好来坞六大看齐,学习他们的投资审核制度,内部有一套自己的红绿灯系统,只有通过投资部审核判定的电影才能立项制作。

例如,这个暑期档,光影时代参与投资和主投的电影就有多达五部上映。

其中有内地电影女导演李玉的新电影《万物生长》,有中韩一本两拍的合作电影《重返20岁》,有尔冬升的电影《我是路人甲》,也有公司发掘的新人导演拍摄的青春片《那些花儿》,以及公司青年扶持计划第二期的导演文牧野电影《恋爱中的城市》。

这五部电影成绩有好有坏,有吴渊很熟悉的《万物生长》,也有吴渊根本没听说过的《那些花儿》。

这都是李晓萍和公司投资部自己投资拍摄的电影,是通过红绿灯系统审查立的电影,总体票房还是赚的。

五部电影里表现最差的《恋爱中的城市》票房只有五千万,但成本两千万,算起来是小亏了一些,其他四部电影都在亏损线之上。

而票房成绩最好的就是《万物生长》和《重返二十岁》了,这两部电影加起来为公司带来了上亿净利润。

吴渊很欣慰,在没有他介入的情况下,公司自己能够投资出好的电影作品,能够有专业的投资眼光,这就说明哪怕以后他失去了先知视野,公司也不会因此就陷入亏损困境。

这让最近因为时间越来越接近梦醒的节点,多多少少有点焦虑的吴渊放松了很多。

他也越来越少来公司,越来越少插手李晓萍和公司投资部的电影投资计划了,除非是他们拿着剧本找上吴渊,他才会根据自己的记忆,给出一些建议,就像《误杀》和《向往的生活》这样。

而在其他时候,他几乎已经不再提供剧本或者指点李晓萍去投资某部电影了。

这也是为了以后公司“独立”做准备。

当然,现在提这些还远了点,目前光影时代眼前最重要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