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26章 换人参(1 / 2)

加入书签

也许就是因为它的不起眼,让别人不注意它。

没有乱来人的关注,就能够保存下来了。

不会被卖掉或者被别人抢走。

就这么安静的待着。

使用并不会破坏香炉。

再加上有一层的香灰保护。

这件宣德炉保存的非常好。

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、方唇或圆唇,颈矮而细,扁鼓腹,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,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,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,与宣德瓷器款近似。

除铜之外,还有金、银等贵重材料加入,所以炉质特别细腻,呈暗紫色或黑褐色。

一般炉料要经四炼,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,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,如婴儿肤。

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,能够给人—种不同凡器的感觉。

宣德炉能够保存下来的非常的稀少。

每一件都是难得的宝贝。

张卫国用毛巾把宣德炉擦干净,在手里把玩了一会。

张卫国躺在床上,抱着宣德炉。

抱着睡着睡的更舒服。

张卫国一边把玩着宣德炉,一边想着去哪再搞一个。

宣德炉的造型有很多,每一个都是精品。

据说宣德炉当时一共造了三千个,流传下来的几乎没有。

第二天醒来,张卫国就看看宣德炉。

就怕是一场梦,白白高兴了一场。

看到宣德炉还在,张卫国才放心。

张卫国把宣德炉收进空间里。

赶紧起来做饭,一会冉秋叶她们就起来了。

早餐张卫国就煮了一锅粥,弄了一盘咸菜和一盘咸鸭蛋。

等到张卫国做好饭,冉秋叶和两个小个姑娘也起来了。

“快点洗漱吃饭。”

张卫国给每人呈了一碗粥,一块咸鸭蛋。

吃完饭,冉秋叶带着两个小姑娘上学去了。

张卫国去上班。

张卫国已经好多天没有出去了。

打算今天去乡下转一转。

张卫国去厂里骑着摩托车,在斗里放了几袋子玉米面。

还放了半袋子精盐。

有了这些盐,更容易换到东西。

张卫国没有指望能够换到宣德炉这样的好东西。

张卫国能够换一点野生的人参就满足了。

这一次张卫国骑着摩托车,打算去远一些的地方。

周围的乡村张卫国不打算去了。

去找那些基本上没有人去的地方,特别是那些靠山的村子。

都说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

他们常年和大山打交道,肯定有野生的人参。

只要你勤劳一些,肯定能够挖到野生的人参。

年限太高的不好找,十几年的,二十几年的人参还是很好找的。

上百年的人参太少了。

能够找到百年人参的人,运气可以说是相当逆天的存在。

张卫国骑了好久,才找到了一个村子。

这个村子真的没有人来,找都不好。

路那是特别的难走,一路颠簸。

要不是侉子这个车结实,张卫国都担心颠散架了。

张卫国来到了村子,这个村子可是说是很穷了。

房子都是泥土的,房子上面盖的也不是瓦,而是茅草。

从外观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很穷的村子。

张卫国来到了一户人家。

张卫国敲开了门,从屋里走出来一位大娘。

“小伙子你有什么事吗?”

老人家看到张卫国很是诧异,因为这个村子根本不会有人来。

村子里的人她又都认识。

现在突然看到有一个没有见过的人还是很诧异的。

“大娘,我是来换粮食的,用一些山货、人参、铜钱都可以换。”

“如果是一些老家具也可以换。”

“你看我粮食都带来了。”

张卫国指了指侉子上的粮食。

大娘听到有粮食,非常的高兴。

“小伙子你这粮食怎么换啊?”

“我带了都是玉米面,玉米面八分钱一斤。”

“还带了一些精盐。”

“大娘,你要换吗?”

“换,换,换。”

现在玉米面的价格都要一毛多了,张卫国八分钱一斤还是很便宜的。

大妈看到这么便宜的粮食,肯定愿意换。

大妈说完就回去找东西了。

一会的功夫,大妈拿出了一张狼皮和一根十年人参。

“大妈,这根十年的人参价值十块钱。”

“这样一张的狼皮五块钱你看可以吗?”

大妈一听这个价格,立马同意了。

张卫国说道:“大妈,你要多少斤的粮食啊?”

“我要五块钱的粮食。”大妈说。

“好的。”

“这是十块钱,你先收好。”

张卫国先把十块钱给了大妈。

然后开始给大妈称粮食。

八分钱一斤,五块钱能买六十三斤的粮食。

张卫国称了六十三斤的粮食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