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两千二百零六章 出将入相,一朝化龙!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两千二百零六章 出将入相,一朝化龙!
......
......
大明世界。
以大儒于谦为首,一群王朝名儒,正在坐镇考场,浩气凛然,笼罩住了整个考场,万邪辟易。
这种情况下,别说是作弊,就算是心里生出些许邪念,都要被浩然正气给察觉洞悉。
沙!沙!沙!
无数文士,正在奋笔疾书。
能在郡县当中脱颖而出的,也是人才当中的人才,堪称是世之英杰。
这样的人,都有自己一腔抱负,现在他们就将自己平生所学,写在面前的一张薄纸之上。
洋洋洒洒,各种治国方略,尽在其中。
忽然,考场当中,有一道璀璨金芒蓦地腾空而去,隐隐有凤鸣之声相和。
“什么人,这等大才!?”
考场内的士子们俱都神情悚然,手里动作一停。
圣文之道也已经在各界推行开来了,大汉文人儒生,对于文道境界的划分,自然清楚。
唯有神来之笔,才能引来浩然文气震荡同鸣,散发璀璨金芒。
“静心凝神!!”
于谦端然安坐,一声长喝,将众考生的心神又来了回来。
这一群名儒考官对视一眼,目光俱都落在了考场正中央这个士子身上。
约莫三十来岁,天庭饱满,相貌古朴平凡,然而穿着一身寻常儒衫,就有一种人中之龍的感觉。
“原来是王阳明。”
“此人名叫王守仁,号阳明,乃是南方人士,文道底蕴,十分深厚,今日一朝有神来之笔,看来是有望冲击文道宗师境界的人才!”
“竟有如此人才,你我只怕都未必将自身意志,写出神来之笔。”
“看来文魁之首,非此人莫属了。”
群儒毫不吝惜对王阳明的赞赏,连一向刻板的于谦,都捋了捋胡须,以文道手段,体悟着的王阳明的文道气息,双眼当中,逐渐绽放出亮芒,喃喃道:“王阳明经历了圣文之道洗练,底蕴竟连老夫都看不见底了,来日只怕是出将入相之才!”
......
西魏世界。
旧梁王都,金陵城。
科举文试,也正在进行当中,忽地有一道浩然才气,冲霄而起,宛若是龙蛇交缠,磅礴的文道气息,震撼考场。
主考官正是燕北第一智士乌道崖与言阙言侯爷。
两人同时感应到了这一股浩然才气,也不由得对视一眼,俱都瞠目结舌,暗叫一声“妖孽”!
王朝文昌武盛,几个世界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,确实是妖孽大才辈出。
“此人日后成就,不可限量!”
乌道崖与言阙两人,压下波澜起伏的心思,凝聚才气于双眼,看清了那个下笔如有神的青衫文士,提笔写下最后一笔,铁画银钩,如盘龙蛇。
也就是他的名字。
王猛。
......
......
刘昊一声令下,大汉王朝诸天世界的科举考试,如火如荼的举行当中。
诸天世界,英才辈出,有那么几个人,开始崭露头角,也注定将是名留千古的传奇人物。
前期的擢选已经过去,科举考试,也终于到了最后的殿试阶段。
正值深秋,几个世界的文士考生,都通过传送阵么,来到了大汉王朝的主界,准备过最后一关的殿试。
要过这最后一关之前,还要过王朝七绝大军师,才能获得入殿资格。
殿试是刘昊亲自督考,点定状元。
能通过这最后一道面试的,那才是真正的鱼跃龙门,一朝平步青云。
......
王朝帝都,青龙街上,熙熙攘攘,人声鼎沸。
在这一条二十多里的青龙街上,处处都是来自各个世界应试的举人、士子。
通过了州试的读书人,就可以称呼举人。
有些出身世家的举人,像是甄尧这种,身边家仆成群,美婢如云,前呼后拥,如众星捧月。
但有些来自小地方,却只是家庭小康,衣食无忧,养不起家仆美婢,身边也就跟随着个书童,腰悬佩剑,阔步昂首,观察着帝都盛景。
当然,还有一些寒酸的举人,身边连一个随从都没有,衣衫轻薄,望着王朝学宫的方向,充满了奋斗向上的意味。
圣皇当世,文昌武盛。
读书是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,只要你有才能,可以为大汉王朝做出某种贡献,那就是人才,可以在芸芸众生之中,脱颖而出。
王猛就是寒士当中一个。
他穿着的只是一件粗布青衫,洗的发白了,上面甚至还打了好几个补丁。
单薄瘦削的身子,伫立在萧瑟的秋风里面,王猛的神情,却是说不出的平静与淡然,相比起其他举人的高谈阔论,他更像是在观察雄伟的王朝帝都,眼神坚定。
铛!铛!铛!
王朝学宫的钟声,巍巍然响起,帝都城内的举人举人士子们,渐渐的狂热激动起来,如同潮水一般,开始朝着学宫的方向赶去。
最后一场考试,就在这王朝圣贤汇聚之地举行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