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两百四十一章 千古兴亡多少事,留得汗青照此名(3 / 8)

加入书签

—谁让他最出息的那个儿子,在长洛地窟一守就是几十年呢? 周雄将来必定承爵,那么奉国公不是长洛人,又是哪里人? 陆地瀚海贯入大夏,万里长河至此而歇,所以夏地历来就有龙兴之说。 当年大夏定都贵邑,与长洛府相去不远,也有控扼长龙、雄视万里之意。 长河东入夏境,一路雄流,是夏国西部最有名的风景,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朽诗篇。 但是这风景,到无定堡便止。 这座以混金石为基础材料筑造的堡垒,矗立在壁立万仞的思归崖上。前人有诗言之,说是“长河至此思西回!” 可谓险极。 游人的脚步,到思归崖便止。 无定堡以东,靠近长洛地窟的位置,尽数被划为禁地。 常年有一支军队驻扎无定堡,人数在七千上下,论起个体精锐程度,几乎可以说是冠绝诸府,只在镇国、神武二军之下。 哪怕是齐夏战争进行到如今阶段,无定堡里也依然留有两千人镇守,可见此地的重要。 长河蜿蜒,绕思归崖而走。 崖面光滑如石镜,此时平静的长河如水镜。 故而这里也有“双镜河”的名头。 两道人影一前一后,划破长空,在广阔的长河水面,留下两道长痕。 一路追击至此,姜望早有不妙的预感。他本以为尚彦虎是要逃往贵邑城,因而在追击的过程中,还有意地控制方位,提前阻止。 但尚彦虎根本就西去不回头,从头到尾,没有半点往贵邑城去的意思。如今更是一头扎进长洛府,直奔长洛地窟! 虽然不知道这长洛地窟下有什么秘密,但想也知道,尚彦虎如此执意去做的事情,对齐国来说,绝不是什么好事。 铛铛铛铛铛! 姜望急追在尚彦虎身后,燎着火线的长剑,杀出了重重叠叠的幻影。 但尚彦虎硬扛着伤害,头也不回地往前冲! “大夏禁地,来者止步!” 无定堡外,洪流奔起! 平静的长河一瞬间就变了模样,庞然水龙冲天而起,张牙舞爪,横住前路。 留守副将第一时间就启动了守关大阵,两千多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卒,也迅速开始集结。 尚彦虎疾冲怒吼:“奉前线军令入地窟,速与我开关!” 留守副将毫不动摇:“周将军有令,未得他亲准,任何人不许进出地窟!” 尚彦虎骤然回身,拳发如万箭横空,生生将姜望逼退数丈,而后一回身,抖出一张圣旨来:“我乃大夏北乡侯,御印圣旨在此,敢不让行者,以叛国论之!” 他也是真急了。 东线彻底放弃,寄予厚望的北线也被击溃。尚在僵持的同央城,面对的是齐人的绝对主力。无论怎么看,这场战争都已经找不到任何翻盘的希望。 而他早已得到天子之命,要在关键时刻启动长洛绝阵、引祸水覆世,扫灭齐军主力。 眼看着再不启动,夏国就已经没有了,所以他才会选择逃离。 不然与姜望死战,他何所惜? 说是前线军令,主使责任便由奚孟府来担。 拿出盖了御印的圣旨,这责任就须得夏太后来担! 因为大夏朝政的主掌者,三十三年来本就一直是夏太后! 虽则天子令说,“不到万不得已,不可以圣旨开关。” 天子以增援前线的名义,不着痕迹地调离周雄,让无定堡只留下满足最低驻守标准的两千人,就是为了让尚彦虎在必要的时候,也能做到强行冲关。 但时至此刻,他哪里还有时间冲关? 他当然清楚奚孟府是如何忠心为国,当然知道当今太后是如何勤政爱民。 但他更明白—— 先帝血脉,才是这大夏正统。 大夏正朔天子之令,他必从之! 圣旨一出,立时便对无定堡的阵法造成了压制。 守将也再无二话,直接控制大阵,打开封锁。 那庞然水龙轻轻一抬爪,尚彦虎便已经疾身穿过,直接沿着奔涌的长河,往长洛地窟而去。 还不忘了回手一指姜望:“此人齐贼,诛之!” 无定堡守军立即移动弓刀。 但姜望几乎是贴着尚彦虎而飞,顶着尚彦虎的铁箭拳以攻对攻,使无定堡一众守军不知如何发箭,令那庞然水龙也不知该不该落爪。 姜望在激烈的战斗间隙,猛然一个转眸,赤金色的眸光,瞬间落在了无定堡守将身上。 五识地狱召发,使其茫然无觉。 而后遍身起焰,三昧真火一焚而走,渺似云烟。 好歹也是一位外楼境的修士,是周雄的左膀右臂,在神临境的姜望面前,已是连一个眼神都撑不住! “贵邑已破,夏皇已死,此地并入齐土,挡我者杀无赦!” 降外道金刚雷音滚滚而出,将一众失去主将的士卒震得东倒西歪。侥幸站定了的,也目露骇然。 姜望已经身如电转,随着尚彦虎一前一后,向地窟疾飞。 无定堡尚在,闯关者已远! 长河流过思归崖,往东复行数十里,气势就陡然一变。 轰隆隆隆。 大河奔流,发出天雷般的轰响,陡然落进一个巨大到难以想象的天坑中! 人在这头,一时往不到那头。 结合大夏舆图来看,这个天坑的实际大小,几乎可以占据长洛府三分之一的位置。应该是有阵法遮掩,收缩了空间,才叫它没有那么突兀。 这就是长洛地窟,现世最大、最神秘的一座地窟,是为无底之渊! 尚彦虎便如一块铁铸的人像,直接砸进了地窟里。 姜望毫不犹豫地跟上,又冲尚彦虎斩了十几剑。在如此激烈的追逐中,他依然把控着十几剑斩在同一条线。 嗤! 寒芒带走几滴飞血。 这一路持续不断地进攻,总算割破了浑钢劫身的表皮。 虽还不能入肉太深,但毕竟已是突破。再有一点时间的话,总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