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两百三十八章 一剑出,万法生!(1 / 4)

加入书签

焰花焚城是大楚天骄左光烈极具代表性的道术之一。 他亲笔书就的焰花焚城详解,姜望已不知翻烂过多少遍。 在外楼层次就已经能够多提前使出,正是充分了解了这门道术的表现。 但未成神临,终究不能尽展威风。 四等十二品道术体系,只为神临之下存在。。 神而明之以后,才能够真正掌控超品道术的威能。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,正是在于灵识。 便以焰花焚城为例,这门道术的复杂玄妙之处,是需要神魂之力在火元间完成极其细致的引导的。但神临之前,神魂之力根本不可能外放。 非得神临之后,神魂之力凝练成灵识,才可以干涉现世。 所以姜望在外楼层次释放的焰花焚城,实际上仍然是凭借着对火元的超凡掌控力,以道元来引导完成,可以说徒具轮廓。 真要论起威能表现,也就比甲等上品道术强一些,却没强到跨越品阶的程度。 今时今日,自是不同。 以姜望远胜同境修士的神魂之力,凝练而成的灵识强大无匹。完美地掌控了焰花焚城的每一个细节。 而又以神临之后更见根本的三昧真火,为这座焰城的基础…… 在他永远不能忘却的回忆里,寻回了那座城池的点点滴滴。 它于是真正拥有了它的烙印,它真正地存在于火界之中。 现在燃烧着的,岂止是神通之火呢? 是他的心中痛,是他的梦中城。 锵! 长相思在锐鸣。 “看遍房檐无一是,春燕飞回不得巢。“ “徘徊故城空作啼,四时已尽寒暑消!“ 在万里之外的南遥城铸就此剑,失乡之人在南遥! 这座烈焰具现的城池落下来。 姜望的回忆燃烧在现实中! 轰隆隆! 真火焚就的枫林城,以沛然莫御的姿态砸下! 枫林城再也不会有枫叶了… 可此时正在燃烧的,难道不正是枫的红? 从重玄遵释放月光如林,到火界的张开,再到焰花焚城的落下,都只不过在一個眨眼的时间里完成。 安国侯靳陵刚刚击破落在身上的月束,抖开一杆关刀,便在火的世界里开辟了刀光的世界。刀芒有半透明的晶莹,漫步在生机勃勃的火界之中,却似是行于他自己的国。 他看焰花,看焰雀,注视着这个世界里的一切,却又不与它们发生交集。 可是赤色的焰城就这样落下来了。 在火的世界里,它发生得太快! 在情感的世界里,它燃烧得太浓烈! 以一种极其强势、极其突元的姿态,碾进了靳陵的刀光世界中。恐怖的道术力量覆压了一切,将刀光碾得支离破碎! 关键之时,靳陵的后颈之处,骤然钻出来一道五光十色的烟。 此烟轻巧一转,便在他身后的虚空里,化作一个拥有五颗头颅的恶鬼! 五头分五色,白青玄赤黄。 五头掌五行,金木水火土! 神通,五头鬼! 那青面的带獠牙,自面的有血瞳,玄面的正哀哭,赤面的如童子,黄面的似老朽。 每一颗鬼头,都对一种元力拥有极强的掌控力。 那赤色鬼头才一睁眼,便已经在撼动火界的存在,更在对抗焰花焚城里的强大意志,迟滞着这门强大道术的进程! 当然根本迟滞不了。 三昧真火无物不焚,能不能焚烧神魂?能不能焚烧意志? 当灵识结成,三昧真火产生质变,这一切就成为可能! 赤色鬼头的意志,根本连焰花焚城的城门都进不去,就已经被分解为赤烟。 但此神通具现五头,本就强在控场,强在叠势。 那青色的鬼头獠牙外凸,纠缠而起,形如巨树参天。 玄色的鬼头张开嘴来,鬼眼中泪如雨下,喉咙深处已经响起了巨声,是江河奔涌。 灿光耀眼! 无比炽烈的灿光就在这个时候出现。 赤面的黄面的皆不见。 属于重玄遵的日轮,这一刻悬照高穹! 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。 所谓日轮,诸邪退避,神鬼皆焚! 重玄遵将它开发成攻防一体的具象神通,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,在重玄遵之前,关于日轮神通的根本运用,其实一直都是镇神驱鬼。 五头鬼发出混乱的惨叫。 自来相生相克之势,也看实力对比,杯水车薪自不能济。 靳陵的神通五头鬼当然不至于被重玄遵的日轮一镇就死,可也难免遭受压制。 而焰花焚城便这样无可阻挡地落下了。 轰! 那是难以形容的绚烂过程。 根本不是超品黄阶道术所能够局限的威能! 焚天,焚地,焚人。 焚灭气意势,焚杀抵抗心。 靳陵之外的几位侯爷,不得不做出避让。 而烈火焚烧的所有,便归于那具体的“一”中。 此为最极致的火,是最华丽的爆发。 在一切都将被焚解的绚烂里刷! 两道戟锋忽似双龙出水,一明一暗,一起一落,沿着冥冥之中的轨迹,生生剖开了火界。 一时间玉壶光转,凤舞龙飞。 光影明灭间,阳陵侯薛昌的阴阳力场已全力撑开。藏实于虚,又显虚于实。避开了与火界的正面碰撞,偏偏又扫尽了火光,而使残烬飞落。 他高大的身形好像拥有了主宰一切的“势”。 让人明白为何他是薛昌! 焰花焚城当然令人惊艳,可他阳陵侯也掌握着足以匹敌的力量! 便在他的身后,那还在飞散的火光里,安国侯靳陵碎甲披发,仍然伫立在空中。 一整套甲胄,碎得只剩一件裙甲,黑铁的军靴好像扎根在此世,岿然不动。裸露的上身是古铜色。恐怖的力量潜游其间,肌肉轮廓分明,一如丘陵沟壑。 他的神通五头鬼已经消失了,可他提握关刀的手,依然稳如磐石。 焰花焚城的最后爆发,遮掩了所有视觉的察知。但姜望身为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