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百八十六章 燕枭的一千种死法(1 / 3)

加入书签

??燕枭混乱的大脑,已经记不清自己死了多少次。 ??这是第六十次,第一百六十次? ??经历了太多种死亡方式! ??但至恶如它,混乱癫狂如它,当然不甘示弱。 ??一次次奋起,一次次复生,一次次战斗,也一次次……战败。 ??对手像一座巍峨之山,又像一片辽阔之海,无论它选择以什么方式冲锋,都无法撼动山海。 ??再一次汲取神力,自空无中复生,羽爪俱全后,燕枭狞声道:“嗬嗬……你保持这种强度的战斗状态,还能持续多久?” ??它说这话的时候,姜望已经近身,左手正贴在它的脑袋上。只轻轻一按,便将一枚杀生钉按下,钉入了它的颅骨中。 ??轻描淡写地问道:“你身后的那位,还能坚持多久?” ??风吹残骸如烟落。 ??涌动的神力中,燕枭再一次凝聚成型。 ??姜望已经非常熟悉这种神力,更熟悉了燕枭复生的过程。 ??提足进步,干脆利落地两剑,便已斩破燕枭的进攻姿态。 ??左手一挥,三昧真火结成火环。 ??圈住燕枭的脖颈、翅根、双爪。 ??虽未触碰燕枭,却令它无法动弹分毫,只能维持浮空不动的姿态。它早已记住三昧真火的威能,知道自己稍一动弹,沾上了这神通之火,就会被焚为灰烬。 ??如此看起来…… ??就像是五道火环,把它吊在空中。 ??“你觉得是你这个姿势坚持得久,还是龙神坚持得久?”姜望问道。 ??“嘻嘻。”燕枭笑着说:“我觉得你坚持不了多久了。” ??“是……吗。” ??姜望五指一合,三昧真火结成的火环骤然收紧,顷刻将燕枭焚为飞灰! ??纷纷扬扬的飞灰中,是悬颅之林短暂的平静。 ??燕枭的形体再一次缓缓凝聚。怨毒的眼神先一步瞧了过来。 ??嘶声道:“你以为那和尚真能够战胜龙神吗?不过是螳臂当车,蚍蜉撼树。等他死了,就是你!” ??长相思自下而上撩过,将它左右剖开两半。 ??在寂冷的夜晚里,长锋仍如秋水一泓,清澈明亮。 ??真是宝剑。 ??杀敌不沾血迹。 ??姜望轻轻一振长剑,在长相思的轻吟声中,翻检着自己对于剑术的理解,分析自己对燕枭的又一次杀戮…… ??燕枭不是很好的练剑对象,却是很好的练剑靶子,可以在它身上尽情地释放剑术灵感,总结经验的机会近乎无限。 ??“你该死!该死!不要给我等到机会,我一定会狠狠地折磨你!” ??刚刚复生的燕枭,又一次叫嚣起来。 ??姜望却只轻声问道:“说起来……你了解龙神吗?” ??说话间,人已近身,长相思凌厉地穿心而过,将燕枭的胸腹洞穿一个巨大窟窿,从这头看得到那头。 ??正是老将迟暮之剑。 ??“你先不用回答,等下次。”他说道。 ??那黑色的物质是什么,姜望一直没能弄清楚。 ??只能猜测大概是恶念聚集一类的事物。 ??总之燕枭就在这黑色物质的凝聚中,又一次复生了过来。 ??“我什么都不会——” ??噗! ??它再一次被削成了燕棍,兀立在夜空中。 ??“想好了再开口。”姜望这样说着,于是长剑一横,也再一次一剑枭首。 ??眼见得燕首高飞,见得那目光中的狠戾再一次涣散…… ??简单极了。 ??燕枭有一个误区在于……它以为它逃出了燕巢,是代表它的战斗技艺已经与姜望迅速接近。 ??殊不知姜望也只是一直在适应新的战法——如何平衡“最短的消耗”和“最快杀死燕枭”这两个目标。 ??杀燕枭这件事,本身已经毫无难度可言。同时兼顾两个高难度目标,才是姜望给自己的挑战。 ??如是才给了燕枭一个机会,让它得以逃出燕巢。 ??实际上失去了燕巢对它的加持,它在姜望的剑下更是无路可走,无从招架。 ??尤其是随着战斗一次又一次地发生,知见不断地补足…… ??它在姜望这里,几乎已经没有秘密。 ??可以说身形一动,它的战斗选择便已经出现在姜望心中。 ??他要做的,不过是顺手收割。 ??观衍大师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。燕枭一次次的复生,一次次的进步,的确是容易叫人绝望,比它强大的对手,也很容易被它耗死。 ??但姜望也在飞速地“进步”。 ??这个“进步”,便体现在斩杀燕枭的熟练上。 ??因为知见的迅速满足,一时间竟显得姜望越杀越轻松。 ??当然,时间若是能够一直持续下去,燕枭的进步迟早会追近姜望。但那并不是一朝一夕可成。 ??甚至于姜望的力竭更会在此之前发生…… ??而姜望果断改变战法,减少消耗,就是为了让那一刻来得更晚。 ??“我也会非常了解你的!”再一次复生的燕枭,恶狠狠地说道。 ??这显然是一种威胁。 ??不过非常地不高级。 ??“我觉得我有必要给森海源界留下一本秘籍。”姜望探手一抓,已经单手掐住燕枭的脖颈,杀生钉直接自脖颈贯入它体内—— ??“《燕枭的一千种死法》……你觉得怎么样?” ??他要杀死燕枭一千次! ??再一次复生的燕枭,身体仍如最初一般,没有改变。 ??仍然是完好的状态。 ??但它的眼神变了。 ??那复杂的、狠戾的、混乱的眼神,在它还活着的时候,就已经摇摇欲散。 ??不。 ??从来只有它把恐惧带给敌人。 ??它不能够恐惧。 ??它如何能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