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二十六章 长乐(1 / 2)

加入书签

糅合百家的官道,浩瀚广博,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也都有不同。太子只是说了一个大概,对于齐天子的道路,姜望也只是猜测。 只不过,他忽然想到。 如此说来,他当时杀董阿,还真是绝佳时机,打在了庄国的七寸上。 不然凭着大胜雍国之威,杜如晦顺势下野,以董阿继政纲。董阿的治政能力自不必说,以更强盛的庄国国相之位,外楼无忧,甚至有成就神临的机会。而杜如晦一朝脱身,说不得再见便是真人! 他夜入新安城杀死董阿,不仅仅是杀死了一个董阿。 更是斩断了杜如晦的路! 也打断了庄国国相位置上的正向循环。 杜如晦要找下一个足堪承继政纲的董阿,又不知要多少年。 “太子是说,韩殷之死,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?”姜望联系到他在雍国所见,认真问道:“并非庄高羡独力将其搏杀?” 这个问题的答案,对他自然重要。据此可以判断庄高羡的实力所在。 但姜无华只是摇头笑了笑:“我可什么都没有说。” 他的笑容,已经是一种答案。 远在西境的雍国,都完全落在齐国的视野中,姜望并不感到意外。 若不能着眼于天下,何以称霸主? 眼光若只在一域之地,最多也就是称一时之雄。 “我明白了!”姜望道。 “你明白了什么?”姜无华含笑道。 “我明白太子为何跟我说这官道。”姜望却没有笑,只问道:“朝廷对我有安排?” 姜无华大谈官道,想是齐廷接下来要授他实职了。 请他过府喝粥,无疑是一种示好。 姜无华毕竟是东宫太子,提前知道朝廷对他的安排并不困难。给他提个醒,并帮他补足相关见识,让他可以更好地选择。这份人情,落得结结实实。 他笑道:“青羊子智勇双全,国之幸也!” 这会他没有说“孤之幸”,想也是知道过犹不及。 只是对于这夸赞,姜望却是无法生受。他一直到现在才想明白,若是换成重玄胜,只怕太子一开口,就已经能够知道事情真相了,当不会领这份人情。 人情债最是难还,太子的人情债,更是让人如履薄冰。 而他听到现在,这份情不领也领了! 姜望在心中叹了一口气,面上微笑道:“多谢太子指点。” 姜无华摆摆手:“你我志趣相投,该为知己,何必言谢?” 他正容道:“功业者,无非文治武功。你适合什么,自己要清楚,官道亦漫漫,不可阻于一时。你这绝世天骄,国之良才,天子亦会对你的意愿有所考量,本意是让你更快成长,而不是拖累于你。” 是一地郡守?还是领一军征伐迷界、或是万妖之门? 非是姜望自大,以他现在的名职、表现出来的天赋,选择的空间也不多了。 总不至于让他去编经纂典,做些水磨工夫,空耗光阴。 而姜望更需要考虑的是……他的修行,要不要靠拢官道? 这是道途根本,须得再三思量。 既然已经领了这份人情,姜望也不会再纠结。 出声问道:“姜望有一事不明。既然官道一体两面,政纲系于修行,除开仇恨之外,怎还会有人叛国不忠?” 叛者无非两种,一者为仇,一者为利。 在官道的修行体制下,叛国者应该无利可图才是。 “天下之国,非止一二。于此国为孽者,于彼国或为功。功孽可以相抵,有国家体制依托,足能承担反噬,甚至反有补益。” 姜望暗想。就像那黄以行,卖阳而向齐。修为不仅没有随着阳灭而衰,反而在齐更起。 但这并不是他真正想问的问题…… 太子解释之后,又道:“再者说,修行本是自身。以探索星穹为例,是否耗用人气,旁人又岂能知?身在官场,不寄官道者不知凡几。所以归于体制未必为忠,离于体制未必为逆。”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姜望:“齐国乃泱泱大国,忠诚并不体现于此。” 他显然是听懂了姜望的弦外之音,并且告诉了姜望答案,依不依托官道,全凭他自愿。齐廷并不会以此判断他的忠诚与否。 他就是像现在挂职四品青牌一样,把实职当虚职也可以。或是办了事实,得了功业,却不取官道之力也行。 一切皆由自主,全看他如何选择自身的道途。 姜望只觉在今日,对这大齐太子,有了全新的认知,当然亦对现世官道有了全新的了解。双手扶膝。认真地说道: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!” 太子却笑了:“‘君’这个字,可不能乱用。” 谁说太子质朴!? 姜望只感觉自己爬出一个坑,又落一个坑。根本无法招架。 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。 他抬眼一看殿外。 “啊,时候已经不早了!” 姜望惊讶了一下,然后很是遗憾地看着太子:“今日与殿下相谈甚欢,姜望受益匪浅。可惜还有要事在身,无法久留。就此拜别,祈殿下圣福!” 姜无华却也不恼,就坐在那里,温煦笑道:“青羊子路上慢些。” 姜望赶紧爬起来,脚下生风地往外走,生怕太子不放人。 他感觉自己在拐弯抹角的交谈上,实在不是这些天潢贵胄的对手。 以后再来长乐宫,须得拉上重玄胜才是。 啊呸。 以后再也不来长乐宫! 欠的人情,想别的法子还。 “哎等等!” 太子的声音在身后响起。 姜望只做没听见,三步并两步,已是出了膳厅。 忽地袖子一紧,已是给人拿住! 姜望回头一看,正迎上姜无华的温煦笑脸。 “啊太子殿下!”他惊讶道:“因何事唤微臣啊?” 好像真的没听见前一声唤。 姜无华也好像真的看不穿,只放开他的袖子,笑着伸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