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三十四章 剑可通神(为盟主杨骚骚加更3/3)(3 / 4)

加入书签

就遁入虚空,一有机会就跃出搏杀。 不过也恰恰是秦至臻占据主动如此,才更凸显姜望的可怕! 同时…… 所有关注这场战斗的强者,都应该会思考这些问题—— 从开战到现在,秦至臻在虚空中行走了多久? 他的炼虚神通开发究竟到了什么程度,在迄今为止的运用中,消耗了多少?还有多少挥霍的余地? 他的炼虚神通之光,还能照耀多久? 而关于这些问题,战斗中的秦至臻和姜望,当然也不会错过。 秦至臻一消失,姜望立即催动八音焚海,把演武台彻底铺满。同时控制衔剑花之焰雀,飞散各处,结成一张大网。 这剑花焰雀“结网”的方式,灵感来自于海族大军在迷界对他的捕杀。 每一只剑花焰雀,几乎都与其它剑花焰雀发生着最多的联系。任何一处遇袭,都能够最快得到支援。 观战席上的甘长安拧眉不语。 齐国这姜望简直像一个最老道的猎手,面对炼虚神通,明明不占据主动,却能够从容布设陷阱,以地利应天时,往往后发而先至,反倒看起来占尽上风! 真是可怕的战斗才华。 不应该再拖延了……他想。 强者的判断往往相同。 几乎是在甘长安动念的同时。 演武场上,与姜望相对的位置,出现了一扇黑幽幽的门。 幽幽的黑光,覆盖了这扇门户前三步的范围,形成了一个扇形的黑色阴影。 身穿黑色武服的秦至臻,手持黑色横竖刀,自这黑幽幽的门户中走出。 这一次他走出虚空的方式,如此不同! 其人附近盘旋的剑花焰雀,几乎是第一时间就俯冲而至,结阵攻杀。 而秦至臻就站在门口,站在那扇形阴影中一动未动,甚至于遥遥看了姜望一眼,就闭上了眼睛。 恐怖的事情发生了。 那华丽却凶狠、俯冲而至的剑花焰雀,一只一只的,在撞至秦至臻身边后,忽然就消失了!连声响也无,不见半点踪影! 剑气不复,火焰不存。 同样是在这个时候,那铺满演武台的焰海和音潮也已经滚滚而赴,剿杀秦至臻。 却似流进了那阴影中。 根本不能近秦至臻之身! 姜望的感知非常明确,他的剑术力量、道术力量,是涌进了那黑幽幽的门户里,根本不曾发生碰撞。 秦至臻明明就站在那里,伤害却为那扇门户所承接。 这扇门是什么? 这是什么样的力量? 在齐国搜集到的情报之中,根本没有与之相关的信息。 这是最考验战斗才华的时候。 姜望没有贸然再动,反而立即控制住了八音焚海和剑花焰雀的力量,引而不发,握剑静默等待。 他的等待没有持续太久。 场上忽然响起了呜咽呜咽的风声。 自秦至臻身后,那黑幽幽的门户之中,飘出来两队披甲执戈的鬼物。 它们从秦至臻两侧鱼贯而出,身上鬼气缭绕。 披着残破的甲,仿佛是从某处古战场“复苏”过来,手中长戈倒是锋芒毕露,流动着黑亮的光。 在这些鬼物身上,姜望感受到了幽冥气息,但又并不完全归属于幽冥。 有过与白骨邪神打交道的经历,他对于幽冥力量并不陌生。 秦至臻现在展现的,是某种可以召唤鬼物的神通? 幽冥之门? 姜望同时能够感觉得到,演武台的这方天地,的确有某种气息的改变。缓慢,但正在发生。 秦至臻这神通,还可以改变环境,制造战场么…… 他迅速捕捉着信息,分析着情况,补充着“知见”。 此时此刻,偌大的演武场上,仍是焰海生波,剑花焰雀飞舞。 那扇黑幽幽的门户,和门户前扇形的阴影,仿佛是海中孤岛。焰海音潮中,偶有散逸的“浪花”涌入,顷刻就被黑幽幽的门户所吞噬。 双眸紧闭的秦至臻,就站在这“孤岛”之中。 同时持续的八音焚海和剑花焰雀,消耗了姜望恐怖的道元储备。 但这是必要的消耗,他必须要以这些力量,为自己制造足够的缓冲带。避免遭遇类似于斗昭天人五衰那样的杀招时,守之不及。 好在秦至臻消耗的更是神通之力。 其人又是开启五府同耀状态、又是行于虚空,此时又展现这门神通……他的消耗只会更可怕、 战斗是力的对抗,也是智的博弈。 彼此之间,不断地限制、削弱、推测、针对。 燃烧着意志与力量的极限,争夺最后的胜利结果。 秦至臻当然不会做不智的消耗。 只见那两队鬼卒飘出黑幽幽的门户后,便手持长戈,不声不响,向着姜望冲来。 但与很多人想象的画面不同。 这两队气势汹汹的鬼卒,几乎是刚刚冲出黑色扇形阴影的范围,就被围绕在四周的火海与音潮吞没! 秦至臻酝酿的杀招,竟然孱弱至此? 唯独场上的姜望,眼神微凝。 他倒是不觉得这两队鬼卒有多么孱弱,毕竟八音焚海的消耗,只有他自己清楚。但认真来说,这种程度的鬼卒,的确也不该出现在这种层面的战斗中才是。 事有反常必为妖! 无论人们如何猜想,秦至臻始终闭眸不动,默如暗礁。 须臾,自他身后,又飘出一黑一白两个身影。 一者全身披白,满面笑容,高瘦身材,惨白面容,口吐长舌,头戴尖顶官帽,其上有字,曰“一见生财”。 一者通身穿黑,面容凶悍,身宽体胖,个小面黑,官帽上亦有四字,曰“天下太平”。 一者执脚镣,一者执手铐。 极具气势,威严甚足。 身上并无鬼气,反而隐有神香! 神话传说中的黑白无常! 也是神道大昌时代,最常被显化驱使的神祇形象之一。 场下照无颜忍不住失声:“这是阎罗殿!” 秦至臻从开战到现在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