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一十章 何惧之有(1 / 3)

加入书签

自正赛开始后,除开余徙问重玄遵斗昭胜负那一次,六位至尊都是沉默观战,并不言语。他们法相降临观河台,是基于传统,也是一种姿态。 他们以至尊位格,注视天骄之战。本身只作为旁观者,绝不干涉整个正赛过程。 唯独此刻,景帝主动出声。 在场观战的六位至尊里,景帝当然有生气的理由。 庄国是道属国,名义上亦由他统御。 景国自己的内府境天骄,死在了万妖之门后,名义上是弃赛。 第一道属国盛国的内府境天骄,在庄国这个林正仁苦心积虑的算计下,提前退场。 也就是说,整个道属一脉的国家里,只剩一个庄国还在内府场的正赛里。 现在林正仁台都不上就认输? 整个道属一脉的颜面往哪里搁? 若是仅止于此,景帝也未必就会开口了。 尊贵伟大如他,自然有包容天下之量。区区内府层面的事情,按理说影响甚微。 但黄河之会是什么场合? 这是列国天骄相争之会,以传统而论,也是人族于观河台耀武之会。 从古老岁月一直延续到现在,人族天骄在这里展现智慧、勇气,和未来。以震慑长河水族。 现在长河水君在座。 你庄国展现的什么? 展现畏缩? 展现怯懦? 展现怎么不战而逃,不争而败? “临阵反噬”这套可笑的把戏,固然可以因为真实的伤势,骗过在场大部分人,但怎么可能瞒得过长河水君的眼睛? 林正仁丢的不是他一个人的脸! 总算这两个人还知道遮掩一下,不然景帝现场杀人的心都有了。 他话说得淡然,但出声便已是态度。 现在,他给了杜如晦一个选择。 真要论起来,参战的人已经昏厥,出声认输的人是杜如晦,所以这并不是最终的结果。 昏厥的人可以苏醒,受过的伤可以治好,他杜如晦代为弃赛的话,可以收回。 杜如晦当然能够听得明白,这是景天子给庄国一个机会,一个弥补的机会。 以他的智慧,他当然知道应该好好抓住这个机会。身为道属国,恶了景天子,难道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吗? 但能够弥补的前提—— 是他能够掌控林正仁。 是他能够在“治好”林正仁之后,让林正仁勇敢站上演武台,表演一番虽受反噬而不退,用性命为庄国、为道属一脉,甚至于夸大地说,为整个观河台上的人族天骄,挣回其人亲手丢掉的颜面。 但是他能够做到吗? 如果是在今天之前,杜如晦还能说自己有几分把握。 然而今天林正仁果断自残以避战,就是在他的“宽慰”、“催促”之下,果断做出的决定! 现在,是杜如晦做选择的时候了。 他沉默了片刻。 像是什么也没有听懂一般,一把提起晕厥中的林正仁,低着头,匆匆离开观战席,往天下之台外面走。 这是他的回答。 他告诉景帝,他无颜面对。 他作为庄国国相,无法掌控代表庄国出战的国之天骄。 为了不丢更大的脸,他只能维持谎言。然后……真的下去养伤! 这是一起事故! 像以往很多时候一样,杜如晦像一个勤勤恳恳的修补匠,永远尽自己所能,在修补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。 本以为这次来黄河之会是走个过场,后来竟有意外之喜,好像能够承载荣誉了…… 转眼成了错觉,还是要修补! 但不是所有的漏隙,都能修补过来。不是所有的错误,都能够得到弥补。杜如晦在庄地是千年难出的能相,放眼天下,能够做到的事情却很有限。 今日他重新认识了林正仁,能够在这种场合下弃赛,不惜一切,只为苟活。 他不觉得他能开出任何让林正仁上台拼命的条件。 若是把林正仁救醒,还要强行将他丢上台,那副丑态,就更难看了…… 对庄国来说,就是扯下了最后的遮羞布——林正仁“昏厥”之前,用血鬼自残拉上的遮羞布。 他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。 哪怕好不容易赢得的十六强资源,更多的妖族名额,更多的开脉丹……从此休提。 他也只能如此。 林正仁必须是真的反噬受伤,必须是真的晕厥,而非畏缩怯战。如此还可以顺便抬一抬盛国天骄,说江离梦太强,以至余伤难愈。 否则的话…… 在现场这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面前,庄国的脸就丢了又丢! 在景帝动怒的情况下,他现在唯一能做的,就是尽量低调,努力降低庄国的存在感,尽可能淡化这件事。 抗辩是无用的,解释更是徒劳。 惩罚……只能受着。 谁叫他杜如晦老眼昏花,黄河之会选错了人! 整个天下之台内,在景帝出声之后,陷入一种诡异的安静中。 很多人不知内情,并不明白景帝为何会开口,竟然关心区区一个弱小道属国的内府天骄。是因为道属一脉在内府场全军覆没吗? 另一部分人眼观鼻鼻观心,诚惶诚恐不敢多想。毕竟天恩难测。 但聪明人也绝非少数。 戴着厚重青铜面具的牧国天骄“邓旗”,望向杜如晦背影的眼神,就很有些深意。 他当然认识林正仁。 当初在三城论道上,这个林正仁可是威风得紧,技压同阶道院学子。脚踩傅抱松,虐打张临川,临阵推开天地门,打得三山城的孙小蛮吐血。 后来姜三哥去望江城林氏一剑横门时,他都做好了另外的预案。 结果一杆薪尽枪,就压得这人哑然无声。 那时他就觉得,此人谨慎是够谨慎,城府确然不缺,但未免太过惜身而显无胆,前途有限得很。 他是在看正赛参与名单的时候,才注意到这人也混上了观河台,还颇有些惊讶。 齐国天骄为什么挑上庄国的参战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