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零六章 此剑奉还(1 / 3)

加入书签

在黄河之会迄今为止这么多场战斗中,真君余徙还是第一次踏上演武台。 倒不是说他在台下无法掌控战局,而是为了在保住两位天骄的同时,更具体地掌握细节。是本着对黄河之会负责、建立说服力的态度。 由此也可以说明,斗昭与重玄遵的这一战,有多么激烈。 究竟是谁胜谁负? 这是环形看台上,所有观众都期待着答案的一个问题。 演武台上,白衣飘飘的重玄遵,已经衰竭得不成样子,身上散发恶臭,几乎只吊着半口气在。 而身穿红底金边武服的斗昭,也没有好到哪里去。 那柄日月星三轮刀,已经斩开了他大半个脖颈,差一点就完成斩首……身外金光点点流散,斗战金身都已经被斩碎了! 蕴含极强生机的清光,既笼罩着重玄遵,也笼罩着斗昭。 余徙立在两人中间,一时并不宣布结果,似乎也难以裁决胜负。 皱眉细看了一阵,他才抬头,却是分别对着齐帝和楚帝的法相低头行礼:“我以为,这两位天骄平分秋色,当以平局而论。不知两位帝君,是否认可?” 以他的实力,自然不难看出,斗昭和重玄遵,都已经陷入必死之局。若无外力干涉,就是个同归于尽的结果。 所以他才果断出手,同时救下两人。 这是他主持黄河之会的责任所在。 他如果真的见死不管,事后少不了要被问责。 退一步说,就算他真的不管,两位法相降临的帝君,也不会坐视这样的绝顶天骄死去, 只是。 在交战双方都陷入必死之局的时候。 判断胜负的唯一标准,就只在于这两个人谁会先死了。 但即便是衍道强者,也无法拿出让人心服口服的断言。 因为死亡降临的速度,牵涉到的东西太多。不仅仅是伤势、寿数、身体、甚至运气,也关乎两个人的意志、坚忍、承受能力…… 要想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,唯有让结果继续往前,直到其中一方真的死去。 但到了那个时候,另一个人也决计无法保住了。 斗战金身催动的这一刀天人五衰,和以日月星三轮刀为载体这一刀斩妄,真的是了不起。 这两个年轻人,放在历届所有的黄河之会里,都是最顶尖的那一层。 今日狭路相逢,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。 作为黄河之会的主持者,他只能给出平局的结果。而把重新论定胜负的权力,交给齐楚两国的帝君。 两位至尊如果觉得此战的胜负更重要,大可以赌一赌,看看自家天骄和对方天骄,谁的命格更硬一些。 时间只是过去了一瞬间,但对两位至尊来说,已经足够久。 紫色龙袍微微卷动,那深沉似海又威严如山,雄括万事、不容阻挡的声音响起:“便如此言。” 那贵不可言、仿佛生来就至高无上的伟大声音则道:“善言。” 于是这一轮的胜负就如此定下。 直到这个时候,人们才恍然惊觉一件事情—— 那位魏国的天骄,好像要夺魁了! 六大霸主国之外的国家,在黄河之会的外楼场或者内府场夺魁,并不是什么破天荒的事情。虽然极少见,毕竟有过几例。 但恐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,两位绝顶天骄打得各自奄奄一息,看起来都无力参与最后定夺魁名之战。 以至于四进二比赛里,另外一场的胜者,此时竟然没有了对手。 斗昭和重玄遵既是平局,那么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与燕少飞一战,都可以确定最后的结果。 但以他们现在的状态,都没有什么立即再战的可能。 外力帮助他们恢复,则并不符合黄河之会的规则。 所以…… 燕少飞是外楼场魁首了? 很多人心中,都生起这样一个问题。 是的。 这是一个“问题”。 而不是一个被认可的结果。 因为在目睹了斗昭和重玄遵这外楼层次的绝世之战后,没人认为仅凭燕少飞现在展现的实力,有资格得这外楼之魁。 尽管在规则上,最终结果的导向似乎已经很明显,如荆国骁骑大都督夏侯烈所说的那样,运气也属于实力的一种。 但魏国毕竟不是荆国,而斗昭、重玄遵这两位天骄的实力,是肉眼可见的超出其他人一档。 这个魁首,谁能信服? 有争议倒是不要紧,问题是没有争议。 以燕少飞现在的表现,当然也配得上天骄之名。他击败荆国天骄中山渭孙,也是实打实的战绩。 但这几场的表现,他的确不如斗昭和重玄遵,这是毫无争议的事情。 天下夺魁者,自古而今,不乏带有争议的。 然而天底下,难道有明显比其他人弱的魁首吗? 现在全场的目光,落在了燕少飞身上。 包括仍在小心翼翼维护斗昭、重玄遵二者生机的余徙。 无论如何,作为这届黄河之会的主持者,他必须要宣布结果。 此时的燕少飞,正在台下。 战胜了中山渭孙之后,他简单自己处理了一下伤势,便就在台下静坐,全程目睹了斗昭和重玄遵的整场战斗。 箍发的玉环在先前的战斗中已经毁坏,所以他此刻是披散着头发。 剑挑红莲时的沉重,催发须尽欢时的欢喜,动用神伤剑术的哀伤……全都不体现在他此刻的表情上。 他沉静,严肃。 “我来黄河之会,本想与天下英雄争锋,便是残躯焚尽,也愿求得第一。” 这话自不是夸言,他与中山渭孙相争时,就已经焚命而斗。 燕少飞深深地看了斗昭和重玄遵一眼,对着余徙拱手道:“今日得见绝世之战,始知天下之大,日月之明,我不敢争魁!” 他叹了一口气。 这口气叹得坦然又豪迈:“便做个天下第三吧!” 这个决定,他于自己是无愧的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