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三百四十二章 人不同(1 / 2)

加入书签

何为藏星海? 五府海与躯干对应,藏星海与四肢对应。 但就像五脏并不对应五座内府,藏星海也以并不同于四肢的方式,独自混同一体。 通天宫起先居于脊柱海,也即通天海。 而后推开天地门,道脉腾龙,游入五府海。 推开天地门时获得的天地反馈,聚成天地孤岛。 此岛浮于五府海面,需以道元托举,是腾龙道脉栖身之所。 修者驾驭腾龙道脉,深入蒙昧之雾,扫清蒙昧,逐次叩开五府。 那么五府圆满之后呢? 腾龙道脉蓄积了足够的力量,便要离开天地孤岛,游入人身四海的下一海,是为四肢海,也即藏星海。 何为立圣楼? 何为星光圣楼? 内府境,是修者对自身的探索。 外楼境,则是修者自内而外的延展。 修行者通过秘法,与遥远星穹建立联系,将自己的意志,投射到遥远星穹之中。操纵星力,建立所谓“圣楼”。 立圣楼是什么?是修者在探索自身之后,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知,而后反馈于外。在天地之间,建立自己的影响力。在遥远星穹,扩张自己的“道”,“阐述”自己对“道”、对“天地”、对“自身”的理解。 现世修行者,常将内府跃升外楼这一个阶段,概括成“四圣灵中起高楼”。 盖因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这四灵星域是遥远星穹之中,迄今为止,修行者探索得最完整细致、最具包容性、最能够稳妥建立联系的星域。 也是与现世有着最深“牵绊”的远古星域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四灵星域也是现世天地四方的映照。 青龙星域掌木之元,白虎星域掌金之元,朱雀星域掌火之元,玄武星域掌水之元,土之元则掌在中央现世。 四灵星域的伟大意义不必再赘述。 大凡人族修士,大多在此四灵星域中建立星光圣楼。那本身亦是现世人族之光,在宇宙的照耀。 而内府晋升外楼最关键的地方,就在于锚定遥远星穹的第一份星力,在那古老的遥远星穹里,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,或者说,自己的“道”。 那是最危险、最容易迷失的一步。 但不是每个修行者,都有自己“道”。 或者说,即便有自己的“道”,绝大部分修士也很难清晰、透彻,甚至于坚定到可以投射遥远星穹、映照四方的地步。 但就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发生过的那些伟大画面一样,那些最艰难、最坎坷、最危险的地方,早就被先贤踏平。 映照遥远星穹、建立星光圣楼这样的难题,人族先贤也早就探索过,并且为后来者拨开了迷雾。 对应着四灵星域,不同的修行流派,有不同的道途。 可以说各有见异,但又大体在同一个框架里。 青龙、朱雀、玄武、白虎,此四灵。 道门取其威、诚、仁、杀四字;儒门取信、德、仁、杀四字;法家取威、烈、正、刑四字;释家取威、德、容、灭;兵家取势、烈、御、杀…… 无论哪一家,都是堂皇大道。 都是可以兼容修行者个人小道的坦途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它们也成为了某种“公序良俗”,制约着这个世界,不让它变得更坏。 当然,并不是说,你立了“仁”字圣楼,就一定是仁爱之士。只是说,至少你在遥远星穹立起的圣楼,向宇宙传扬的、公开散播的,是“仁”字之光辉。 至于是真仁,还是假仁,仍是取决于修者自身。 “道”已有了。 后来者,只需从桥上过,而不必只身泅渡。 现世的修行者,内府修士不必神通也能外楼,很大一部分原因,就是因为四灵星域的稳定,以及各大修行流派这些“道”的展开。 今时今日之修者的修行,是走在很多前贤开拓的大道上。所以现世,才能愈发繁荣。 立起星光圣楼,在遥远星穹扩张自己的“道”。而遥远星穹,也会通过星光圣楼,反馈以星光之力。 修者以此淬体,也在星光圣楼照耀的过程中,真正寻找、靠近、凝聚自己的道……独属于自己的道。 这就是通往神临的道路。 星光淬体是外楼境的基础,所有的外楼修士都能通过星光淬体强大自身。 但要想更进一步…… 越靠自己的“道”,就能够从星光圣楼得到越多的反馈。修者自身也就越强大。 之所以内府修士越级战胜外楼修士的事情最常发生。 就是因为在这两个境界里,无论是神通还是星光圣楼,上限和下限之间,波动都太大。 有神通的内府修士和无神通的内府修士,几乎是跨了一阶。而只能够用星光圣楼星光淬体的外楼修士,和清晰自身“道途”的外楼修士,差距也如鸿沟一般。 如鲍伯昭,在某种程度上是知道自己“道途”何在的外楼修士。朝宇藏刀出刀,也是刀术近道。哪怕是谢宝树,也是熟读儒家经典,知晓“道”为何物的。 但他们或是修行不够、或是阅历不够,远没有达到自身的极限,星光圣楼的作用,只相仿于自身神通,甚至不如开发了那么久的神通强大。 而重玄遵五府同耀,每一门神通都很强,并且都开发得很完美。再者,他也成就了外楼…… 发生在星月原上的变化,就由屹立在遥远星穹的某一座星光圣楼而始…… 其时,姜望仍然在积蓄着星力,玉衡星力的累聚,让他有了一定的资本,可以探索炙火骨莲更多的可能性。 比如可不可以更快地积蓄星力,减少对星月原的依赖;比如可不可以扩大炙火骨莲的容载量,积蓄更多的星力;比如对火源图典更深层次的理解…… 就在这个时候,他“听”到了一个声音。 以声闻仙态的能力为证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