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036章 ?西北有天缺 (为盟主adin加更!)(1 / 2)

加入书签

现在所有人的目光,落到了广场上的两人之身。 相较于崔杼的声名不显,姜望和雷占乾,才是更被临淄百姓所熟知的天骄。 当然,重玄胖那时在“无敌演武场”举办的公开决斗,为了多赚点钱,可是卖足了力气的宣传。 知道那一战的人不少,知道雷占乾被越一小境击败的人也不少。 所以说今日之战如能顺利,也是雷占乾的血耻之战。 “我不会输给你第二次的。”雷占乾无比自信地说道。 “是第三次。” 姜望一本正经地强调:“算上七星秘境里那一次,你已经输给我两次了。现在是第三次。” 在大师之礼肃穆的气氛中,重玄胜的大笑声显得很突兀。 雷占乾绷着的傲性,几乎瞬间被击破。 虽然姜望所说,不应该是此时的重点,但问题在于,他们都知道,这的确是事实。 七星秘境里他目无余子,要独占鳌头,结果在生死棋中被姜望借用某种力量一剑击败。 那时在七星谷里,碍于田安平的突然出现,没能找回场子。 再次交手,便是那个破烂演武场里的公开较量。令他至今都不想承认的是……他又输了。而且是在占据修为优势的前提下,被对方毫无花巧的击败。 现在是第三次…… 怎么可能是第三次! 雷占乾五指一张,瞬间雷光爆耀,击落地面。 以这一个落点为中心,电光如蛛网向四面八方蔓延,铺满了广场地面。 与此同时,在雷占乾身后的观众,可以清楚看到,自他后背,复杂的雷源图腾被电光勾勒出来,透过衣物仍然清晰可见。 那图案复杂、神圣、威严。 轰隆隆,轰隆隆! 整个广场上空,顷刻阴云密布,云层深处雷电隐隐。 好像只是眨眼的工夫,雷光末日已临! 老实说,目睹重玄遵以一敌三之后,在场很多观众都久久陷在一种兴奋状态中,也因此对眼前的战斗感到了倦怠。重玄遵那一场,是太精彩的战斗,无限拔高了他们的预期。 再回头来看内府修士层次的战斗,其实是并没有那么多期待的。 但雷占乾一出手,光影煊赫,若只论气势,竟也不输外楼境的谢宝树他们半分。 不!岂止是气势不输?! 高台上的姜无忧,清楚地感知到,这雷光天地交互,五方合聚,俨然已经是自成一界。这是一种极其恐怖的杀法,将数种强大力量融为一炉,交相辉映。绝非之前的雷占乾可以做到的! 一定是姜无弃帮忙构建。 无怪乎姜无弃对雷占乾始终抱有信心,觉得其人还能够与天涯台扬名的姜望一战。 此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的确是惊才绝艳! 在观众瞬间被调动起来的期待之中,姜望轻轻跃起。 他跃起的瞬间,脚下已经是雷光之海,往上则是雷云压顶。 很早以前,姜望和左光殊讨论过雷占乾的雷玺。那时候左光殊说,雷占乾的雷玺外显,是其人对雷玺掌控不够的表现。因为雷法演化的天地杀机太过酷烈,他不足以在体内调服,所以需要将雷玺凝结于外。 但现在,雷占乾驾雷驭电,雷玺却不见外显。 这足以说明,其人对雷玺的开发,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 那铺天盖地的威压,也非是虚妄。 姜望完全能够感觉得到,此时此刻的雷占乾有多么恐怖。 但他的目光始终平静,映照着这天地交互的煊赫雷界。 声闻仙态,开! 耳中所得,万声皆闻。 轰隆隆!轰隆隆! 雷声几乎掩盖了一切声音。 但雷声之中。也有不同。 那在天穹暗潜不发的,带有刑杀之声,那是九天雷衍决所演化的杀机。形成了雷界之“天” 那聚成雷海奔涌,覆盖地面的,与雷占乾背后雷源图典交互不止。形成了雷界之“地”。 那在雷占乾体内,如鼓点般沉稳有序的,是雷玺的声音。此玺贯通天地,调和杀机,将九天雷衍决的力量,和雷源图典的力量,成功融会在一起。真真是“一玺印天地,我为雷电主”,把此方雷界调和! 这是堪称恐怖的“界”的力量,若是雷占乾能够完全贯通此术,甚至可以说,是能够提前掌握部分“神临”之力! 当然以其人现在的修为还远远不足够,至少也要到外楼境界,才有那么一点细微的可能。 至于现在…… 术很强,可雷占乾自己……还是太弱! 在声闻仙态之中,姜望瞬间掌握一切能够通过声音掌握的情报。 而后脚步一点,踏碎青云,就在这雷界之中,向着雷占乾疾飞! “来吧!来吧!” 雷占乾双手大张,无数雷光绕体,将他衬得如神似魔。 这“雷界”之术,乃是姜无弃提出的创意,而由他亲自参与,辅之以雷家家老的完善和指点,从而形成的绝强杀法。 这一式的意义,他心知肚明,是足以传世的绝杀之术。 若非他苦修不辍,将九天雷衍决和得自浮陆赤雷部的雷源图典都修至极深程度,也不可能给姜无弃的灵感以支撑。更不可能将其完成,做到如今这一步!嬯寷 寷 他一出手便是此术,就是要一击绝杀对手,以此洗刷屈辱,重新竖立他独占乾坤的自信! 张开的双手,像是抓着无数雷电,往身前交错。 雷声轰隆隆,仿佛天地交演,自然响起了天声,那个声音道—— “吾为雷界之主,敕令诛魔!” “诛魔!” 此言仿佛是天地至理,而姜望,自然就是那待诛之魔。 四面八方,“雷界”的所有诛魔力量,都在瞬间被调集起来,向姜望打落! 这是极其恐怖的力量。 但! 踏青云而至的姜望,高举右手,五指张开,举向天穹。 呼…… 在无尽的雷声中,响起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